行测技巧:“朴素逻辑”,我该从哪对你下手?
行测技巧:“朴素逻辑”,我该从哪对你下手?
话说公考2020-04-24 19:11“朴素逻辑”题并不朴素,它是行测众多题型中的一种。这种题型的题干非常长,所以会给考生们设置一些陷阱。那么在做这种题目时该如何避免踩坑呢?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种解决这类题的突破口。
突破口一:关联性
可以找题干中出现次数较多的元素,并对它中有关联的句子进行推导,即可得出他们的相关性。
【例题】某单位新聘用了三位工作人员小陈、小田和小张。其中,一个是湖南人,一个是重庆人,一个是辽宁人。小陈和重庆人不同岁,小张的年龄比辽宁人小,重庆人比小田年龄大。
根据题干所述,可以推出以下哪项结论:
A.小陈是重庆人,小田是湖南人,小张是辽宁人
B.小陈是重庆人,小田是辽宁人,小张是湖南人
C.小陈是辽宁人,小田是湖南人,小张是重庆人
D.小陈是辽宁人,小田是重庆人,小张是湖南人
【解析】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出现次数最多的元素使”重庆人,接下来我们对与‘重庆人”有相关联的条件进行分析,“小陈和重庆人不同岁”和“重庆人比小田年龄大”,可以得出“重庆人”不是“小陈”也不是“小田”,由此分析“重庆人”是小张,再看选项得出C正确。故本题选C。
突破口二:确定性
看题中给出的条件来找出确定的情况,在确定的情况条件下结合关联性解题。
【例题】某学校甲、乙、丙三位老师年龄各不相同,一位喜欢足球,一位喜欢篮球,一位喜欢排球。现在知道:甲比喜欢足球的老师年龄大;喜欢排球的老师比喜欢篮球的老师年龄小;乙老师年龄最大。三位老师年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?分别喜欢什么?
【解析】题干中,大家可以发现没有高频词,这时候我们可以找确定条件,可以看出“乙老师年龄最大”,由此入手,再结合“甲比喜欢足球的老师年龄大”,可得“乙>甲>足球(丙)”;再结合“喜欢排球的老师比喜欢篮球的老师年龄小”,可得“乙(篮球)>甲(排球)>丙(足球)”。
大家看了例题是不是有很大收获呀?希望这两个方法能真正对大家有用哦。
(本文只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)